就算有如坊間書籍及課程提及既人格分析如九形人格(Enneagrams)、NLP、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DISC Profile等工具,但當應用喺實際上工作時,同事間、團隊效率及溝通成效上,又未必會見到有顯著幫助.又如果,單靠分析結果就將個別同事安排到某一崗位,喺風險角度上,未必可以減少或避免錯配情況發生.
最常遇見既情況係,當同事從一個工作範疇(如工程師)轉到另一個工作範疇(工程主管),由於所涉及既技巧可能完全唔一樣,有時需要花一段唔短既時間俾同事適應,甚或等「開竅」.
例如好似肥龍公司內有唔少工程師,奈何亦由於公司大部份員工都係工程師,所以,有時思維上又的確令人感到無話可說.
工程師應屬於邏輯既一群,如果只做內部及特定既有程序工作時(例如唔需要同客戶接觸),問題當然唔會太大.但係當中既思維過程,卻不時出現「前因後果」式邏輯(如「假如...就」、「因為...所以」、「如果...就」).
所以好多時當遇到一啲系統或程序上未有指引既事情時,大都會傾向尋求程序或其他類似情況既應對方案,更有時趨向找出問題中所有對與錯既部份.
其實咁樣都無可口非,奈何肥龍覺得,大部份既系統或程序其實只不過係記錄緊現有(主要/大部份)既情況,相反咁講就往往係欠缺前瞻性,所以當遇到未涉及既情況或潛在問題時,現有系統或程序必然見得落後,及可能無從入手.
問題係,之前提及既邏輯思維喺呢個情況下未必用得上.而往實際情況去想,有效既答案有時甚至需要脫離呢種邏輯思維先可以得到.呢個情況,就如叫一位單打網球員去踢足球一樣.結果網球員會喺個人與團隊、及用手揮拍跟腳踢之間,充滿火星文及無所適從,感到非常吃力.
結果,就要由從新學習跟改變之間,作出選擇.
另外,耐唔耐肥龍就會見過,甚至曾提升過部份同事,由本來做得出色既崗位,升職到新崗位後,反而變得無以為繼,發揮唔到原有既水準,最後落得黯然無光.其實,呢個情況,對公司對同事都冇好處,最後雙方都做得唔開心.
最後又或者,好似附貼既一篇所講從行為去決定由誰做咩部門/工作 (已經唔記得幾耐之前剪落,不過相信冇一年最少都有九個月啦).雖然作者話只係博讀者一笑,不過,事實卻又總可能係如此.
而非常同意作者所講,當性格與所做職位/工作唔協調時,效果絕對事倍功半同時,更最重要既就係,呢個可能就係(工作上)令人快樂/唔快樂既力量既源頭.
2 則留言:
龍兄!多謝。
c.m.
唔駛客氣,志在分享在下所見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