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明報】提出近10年的香港仔「漁人碼頭」計劃有新進展。港府推出發展概念設計,主要提出把香港仔海濱打造成「漁人碼頭」,讓遊人在海濱露天茶座或露天節慶廣場,感受漁港傳統氣氛;對岸的鴨脷洲海濱,則會包裝成為「漁人匯」休憩區,接連毗鄰的鴨脷洲「手信街」。港府傾向由私營機構參與整個項目的設計、建造及營運,以發揮市場靈活性。
_________________
三年後好, 五年後又好, 如果「你」話興建漁人碼頭只係多咗啲如昂平360之流既人造景點呀, 購物街呀, 避風塘特色食店呀, 又或者懶有特色、氣氛咁整埋啲"唧"出黎既漁港景色呀...老實講, 真係唔攪好過攪.
從來從來, 「你」話有幾多人(包括香港人)係因為被「漁港景色」呢個點子而吸引而去遊覽香港仔呢?
如果如果, 「你」有去過香港仔避風塘睇每日有幾多遊人搭舢舨遊覽漁港景色, 及留意兩岸有特色既建築物時, 係咪真係靠呢啲果啲新建設就可以令四周煥然一新呢?
又膽敢問一句, 何謂「漁港景色」? 何謂「漁港文化」?
不過不過, 有冇諗過, 香港仔同市區及其他地區有咩唔同既地方?
肥龍喺度又再長氣講多次. 香港仔或者南區吸引人既地方就係夠LOCAL, 夠街坊, 仲有大量户外空間例如水塘, 郊野公園, 漁港, 沙灘(深水灣, 淺水灣, 南灣, 赤柱等),如果有時間, 仲可以坐街渡去南丫島. 周圍都係山同海, 真係硬SELL自然環境同寧靜.
以上呢啲點子, 可唔可以利用及發揮呢? 係咪只要曾經係「漁港」既...就只可以發展為「漁人碼頭」, 別無其他呢?
咁, 以香港仔為中心, 加埋鄰近周邊, 發展為假日休閒及户外活動區又有冇得諗呢?
5 則留言:
我諗其也區嘅 "原居民" 都有同感. 我有d觀塘長大嘅朋友, 佢地都覺得重建裕民坊係抺剎咗集體回憶. 點解香港政府好似成日都好心做壞事?!
絕對同意啦!
肥龍兄,若虛都係土生土長南區人,講真,漁港景色何處尋?鴨脷洲街渡我間中都有搭,全程五分鐘有找,沿途係一堆堆大漁船、舢舨同垃圾。
政府班官,個個高幹子弟,錦衣華服,邊度識D街坊文化丫。
若虛君,
原來係街坊, 多謝到訪, 失敬失敬.^^
你講得啱呀, 就算俾你舢舨遊, 除咗海鮮舫外, 真係冇咩睇啦. 雖然近距離睇啲漁船都仲還可以, 不過都係果句 - 「一陣睇哂」!
香港仔中心一帶地方所餘無幾,給一條香港仔海旁道阻隔了避風塘和中心,恍若兩個地方,反而如果執一執巴士總站同海濱公園到魚市場整條通道,等人行得舒暢一點,已經足夠,至於什麼手信街之類,冇必要。
kevin,
所言甚是. 亦同意.
而且覺得現在建議流於視覺上既地標, 內裏實質文化欠奉. 最反感可能係藉著「漁港景色」為幌子, 實際又係講經濟、旅遊業.
講經濟、旅遊業本無不妥, 但究竟如何吸引遊人及演變成地區特色, 絕非現有建議所能達成. 譬如赤柱大街上既商鋪就係由最初的聚集慢慢發展成今日的熱鬧. 相反不遠處既美利樓始終為視覺上既映象罷.
如果真係想保留「漁港文化」, 為何不干趣設立漁事博物館好等參觀人士了解本港漁業發展及習俗.
發佈留言